杨凌首届小麦文化节
“传承农耕文明、倡导节约粮食。”一看就是tuo事!
收割机来了,不光麦客走了,我们儿时的快乐也随之而去;随着机械化的快速发展,我们距离土地也是越来越远,甚至孩子们现在都不知道小麦长啥样,粒粒皆辛苦更就无法体验。
6月11日,位于杨凌的一个合作社——陕西瑞天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馆长樊志民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麦育种专家王明岐教授,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小麦育种专家赵瑜研究员,在西农大农作一站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小麦文化节,备受各界关注和市民喜欢。
该合作社把举办“首届杨凌小麦文化节”的消息刚一发出,就受到了作家、摄影家、企业家的关注。莅临活动现场有中国作协、陕西作协、杨凌作协会员20多人;中国摄影家协会、陕西摄影家协会、杨凌摄影家协会会员50多人;还有来自各地的企业家、市民、孩子们共计200多人。
小麦文化节都奏咧个啥?
咱看图说话!
农神后稷莅临
磨镰
割麦比赛
拾麦穗
丰收的喜悦
亲子上阵
牵手体验
摊场
碾场
翻场

从西安赶来参加活动的一家三口
翻跟头
打草仗
起场
筛子筛、簸箕簸
装麦斗量产量
装粮

颁奖(证书)

现场吃面(去年的麦磨的面)舌尖中国现场烹饪
经过三个小时紧张工作,一亩多地小麦从地里麦秆上的麦穗变成了麻袋里的小麦粒粒,孩子们体验了一个事情、大人们回味了一个事情,那就是“粒粒皆辛苦”。